40年,2700万台,这是一个由上汽大众创造的中国汽车工业奇迹,但这2700万或许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。
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30%,未来5年内或将超过50%,其在国内市场的崛起,已成不可阻挡之势。拥抱未来,转型新能源势在必行。可面对这股风气,丰田、本田、日产、福特等大厂,似乎失去曾经在燃油车时代的从容,纷纷折戟沉沙。
作为合资老大哥的上汽大众,又当如何转型?如何去做一名真正的捕风手,再一次成为合资品牌们的标杆!在笔者看来,上汽大众能坚持两个“不变”和两个“激变”,老大哥必能继续称霸江湖。
不变之持续夯实油车基础!
新能源车渗透率是高了!但燃油车仍是霸主!作为上汽大众的优势项,燃油车的基盘必须稳住了,夯实了!
汽车市场早已从增量变成存量,圈地跑马已是必然。想要在新能源领域快速获取客源,从本品牌的用户圈层入手,无疑是最直接高效的方式。
造新能源车,很费钱的!相比起那些裸奔入场,全靠融资度日的“网红新势力”,无论是投入技术研发,市场营销、客户关怀等,上汽大众都会更加从容,并且时间越久这种优势就越明显。
上汽大众稳住了自身油车的基本盘,就等于稳住了自己转型新能源的未来!
不变之三十年如一日的品质!
2700万的产量,既是2700万的销量,更是2700万客户的信赖。销量是口碑最好的体现,而口碑源自品质的保证。
据笔者所知,整个品控这一块,上汽大众始终是名列前茅!无论是有关气味与散发的“VW50180标准”,还是关乎色差的“VW50190标准”,再到领先业界的拧紧标准,上汽大众旗下的车型品质不仅仅满足国家标准,企业内部还有更为严苛的企业标准,也正是得益于这样严格的自我要求,面对技术水准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升,上汽大众生产的车型产品,始终都能保持一个极好的品质。
无论以后市场发生何等变化,无论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,优秀的车型品质,也始终是一个最具竞争力的基础!
激变之快速触电
当一众合资车企还沉浸在燃油车的红利美梦中时,早在2018年,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便启动建设;2021年,ID.4 X、ID.6 X、ID.3三款MEB平台产品先后上市,为新能源市场带来品质出众的纯电车型。
面对未来,上汽大众显然是不能满足于此。面对飞速发展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,显然继续加快“触电”速度,才能适应主旋律。依托国内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与上汽大众的产品创新能力,上汽大众持续发挥自身优势,拓展纯电产品线,即将量产的首款高端纯电轿车一ID.NEXT相信又将是“一员猛将”。
凭借电驱专用平台,三年4车,在合资新能源板块,上汽大众已傲视群雄。
激变之不惧市场竞争
如今国内新能源市场,可谓刺刀见红的激烈,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同时,价格战更是随时随地都在开打!上汽大众会怕激烈的竞争,会怕价格战么?显然不会!
成熟稳定的供应链体系,与2700万的体量规模效应,稳定的油车基本盘,让上汽大众拥有了面对市场竞争充足的弹药库,也让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有足够的操作空间,月销量1.2万的ID.3就是最好的证明。可以说,任何出自上汽大众的新能源车,都有立于乱战而不倒的潜力。
卷,活下去,已经是当下整个汽车市场的主旋律。在未来的国内汽车市场,能够活下来的汽车品牌或不足手脚之数。只要上汽大众发挥自身优势,敢打敢拼,必然会有其一席之地。
总结:
大象转身固然不易,可它却有坚实的表皮和足够的气力,转身成功,群狮亦不能敌!同样是传统车企里的庞然大物,想要上汽大众彻彻底底的完成转型,必然不是一件易事,可并不能否定这家车企的伟大和强韧。一家能矗立中国汽车之巅的车企,当然也有再次冲击新山巅的能力。不远的将来,上汽大众会如同它曾经创造过的一个个奇迹,与我们再次于另一个顶峰相见。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
您看到此文《做到这五点,上汽大众的新能源转型也就基本成功了!》感受(已有 8 人表态) | ||||||||||||||
![]() ![]() 欠扁 | ![]() ![]() 同意 | ![]() ![]() 很好 | ![]() ![]() 胡扯 | ![]() ![]() 搞笑 | ![]() ![]() 软文 | ![]() ![]() 糊涂 | ![]() ![]() 惊讶 |